读经:腓利门书15-20节(和修版)
15 他暂时离开你,也许是要让你永远得着他,
16 不再是奴隶,而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对我确实如此,何况对你呢!无论在肉身或在主里更是如此。
17 所以,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接纳他,如同接纳我一样。
18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算在我的账上吧,
19 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甚至你自己也亏欠我呢!
20 弟兄啊,希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益处,让我的心在基督里得到舒畅。
信息
保罗深信腓利门作为有信心及爱心的领袖,最终会选择让阿尼西谋前去继续帮助保罗(可以参考腓利门书21节)。另一方面,不论是保罗的书信或者是使徒行传的记录,都一直明证保罗对福音工作的委身和火热。保罗与腓利门忠心的程度,让我们相信,只要保罗向腓利门提出留下阿尼西谋的请求,腓利门就会答应,不用多费唇舌。
然而,在9节我们看到,保罗却选择另外一条路,以爱心来求腓利门。事实上,保罗并不是以世俗伦理和关爱作为说服腓利门的基础。他所强调的,是耶稣基督牺牲的爱。纵然保罗书写腓利门书的时候,不像罗马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等,清晰记载一篇有关基督的神学论述(可以参考罗马书5:1-11;加拉太书2:15-21;腓立比书2:5-11),但是保罗的论据却是以福音转化的结果作为起始点,期盼腓利门以上帝的现实来看他与阿尼西谋的关系。
保罗明确指出,阿尼西谋是保罗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言下之意,阿尼西谋已经成为福音的使者、基督的门徒了。因此,保罗指出阿尼西谋“不再是奴隶,而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而这关系不单是一种属灵概念,它更是一种生活践行(腓利门书16节)。早在加拉太书4章,保罗已经清楚陈述因信称义所带来一个转化的现实。由此推断,保罗深信阿尼西谋是上帝的儿子、后嗣,是与腓利门等圣徒一同承受产业。
从这转化的现实角度来看,阿尼西谋所作的,确是有益处,是福音的益处(腓利门书11节)。无疑,在第一世纪的奴隶制度之下,阿尼西谋离开腓利门,标志着腓利门失去了一名人力资源,是经济上的损失。然而,转化的现实却告诉腓利门,作为上帝儿子的阿尼西谋能在福音事工上带来正面的用处,保罗及腓利门此等教会领袖、忠心的信徒也能因此同蒙益处。
与此同时,阿尼西谋服事狱中的保罗,不再是一件奴隶被差派完成主人任务的事情,而是基督群体之间理当的休戚与共、彼此关顾的表现。所以,腓利门在没有前往保罗那里的情况下,13节,阿尼西谋变相是替腓利门伺候和支援保罗。
当然,阿尼西谋变成主内的弟兄,这关系超越了奴隶于时间上的限制。作为第一世纪的奴隶,当奴隶偿还他欠下主人的所有债务之后,他就能够成为“自由人”,可以随己意选择是否离开他的主人。尽管很多自由人仍然会因着道德责任或者生计等因素而留下来继续服侍同一个主人,但这已经是自由人的选择,主人没有任何权力强留他。现今阿尼西谋既成耶稣的门徒,腓利门也就永远与阿尼西谋同作弟兄、彼此团契(腓利门书15节),如同他与保罗一样(腓利门书17节)。
福音对保罗来说,实在是十分重要和贵重,以至保罗能够以、并且必定以福音去偿还他对腓利门所欠下的(腓利门书18–19节上)。不过如保罗所说,腓利门也有所欠,最终实在是欠了耶稣基督(腓利门书19节下)──基督是以牺牲之爱成就了福音。如果是这样,有着信心和爱心的腓利门,岂有不按保罗所提议的,让阿尼西谋践行福音工作之理呢?
思考与实践
1. 福音的大能转化了现实的一切认知、生活态度及行事为人,让腓利门跟阿尼西谋的关系,从短暂的奴隶转变为永远的弟兄关系,超越了世俗的阶级。今天我们跟弟兄姊妹的关系,有没有受这世俗的阶级观念影响呢?如果我们有感到传道牧者和教会领袖较为圣洁、高人一等,我们或许也受着世俗阶级观念的影响。
2. 保罗就算在情在理上也能够要求腓利门接纳他的要求,但是他却强调耶稣基督犠牲的爱,并且展示这样的基督论主导我们理解世上的事情。耶稣基督犠牲的爱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它是否主导我们的视野呢?当我们自己觉得理应有某些权利的时候,耶稣基督犠牲的爱能否带动我们学像保罗一样,放下这些权利来跟弟兄姊妹相处呢?
金句:腓利门书20节(和修版)
“弟兄啊,希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益处,让我的心在基督里得到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