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罗马书12章1-11节

金句:罗马书12章8节
“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劝化人是一种极美的恩赐,也是教会十分需要的,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人劝慰和教导。

那些被神呼召,懂得怎样主动去接触人群,用温柔与真理去劝勉、鼓励、安慰别人的人是教会的珍宝。

一个有劝化恩赐的人,他是有一种动力去鼓励别人迈向成熟的地步,在基督里不断长进。

劝化者的言语,像神的手“轻轻推动”,带人归回主怀,而不是强逼人改变。是伊索寓言里的“太阳”而不是“北风”。不是强迫改变,而是让对方从里面醒悟。

背后是出于神的怜悯,让人感受到温柔和真诚,就好像神借我们劝人一般。

一个好的劝化者,会很留意神的心意,以及人灵里的光景。

保罗体贴神怜悯的心肠,以神的慈悲劝我们,鼓励我们把神的话落实在现实生活中。

更新的生命始于跟神的关系。劝化者,就是那走进他人生命的园子,带着神的声音说:“你在哪里?”的人。

“劝化”的能力,是神慈爱的流露。不是用责备人的口气,而是神的心透过人的口说出造就人的话。

劝化者跟人面对面的谈话,可以敏锐地知道对方对神的信心,灵里的决心,以及他们需要有怎样的劝勉。总是希望看见他们朝着神的心意前进,他的“喜乐”和“满足”就在这里。

劝化者劝慰人,不是偶尔安慰一下,而要“专一”,就是专心致志地持续进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掠过,而要有信心和爱心。有人形容“善劝”就像“开灯”,让人可以看清路况以免绊倒。劝化就是让人“自己看见”。

各人看世界的方式都不相同,对于活在错误中,自己不觉得的人。劝化者要帮助他看见他正失去属灵力量,正离开神的心意,帮助他觉悟到自己的处境。

耶稣怎么劝马大?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埋怨,说:“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么?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主温柔地调整马大的焦点,对她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想像耶稣的声调和流露的性情。祂不是责备马大,而是提醒她。耶稣不是指责马大,说,“马大,你错了!”而是出于爱心的提醒。

唐崇荣牧师说,“劝化”跟“传福音”是不一样的,“劝化”跟“教导”也是不一样的,不是老师对学生,也不是基督徒对非信徒,而是肢体之间,用爱来相劝,把人带到明白顺服,接受真理,带来改变的地步。

用主的话给同为肢体的弟兄姐妹“开灯”,把神的亮光带入人心中的黑暗中,使他重新看见。这不是传道人的“专属任务”,而是每一个基督徒维系教会和睦的责任与荣耀!

“温柔的劝戒”远胜过“无情的责备”。你能背全本圣经,却没有爱,仍与你无益。当“不合”的氛围在马大家里开始出现的时候,耶稣马上劝她。

加拉太书6章1节,保罗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温柔的人不会贬低犯罪的弟兄,而是为他忧伤、为他祷告。劝化者是谦卑的人,知道自己也可能落入试探中。劝化者知道,今天他能站立,全然是因为神的恩典。

他选择不用发号施令的权威姿态,而是经过十字架的对付,满有主自己的温柔谦卑。定意用“劝”的方式,来守护软弱的弟兄。

耶稣不是要定我们的罪,而是要我们从此“不要再犯罪”。针对马大的埋怨,祂不是控告式的责备,而是建造性的提醒。不是为了让马大羞愧,而是“挽回”她,使她经历生命的更新。

在一个人人怕被批评、被贬低,失了面子的时代,主不要我们彼此论断,而是在恩典中交通,在爱心里彼此成全,让教会更显荣美。

唐崇荣牧师说,一个好的劝化者,要有见识的头脑和温和的推理。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而且存谦卑的心,不是为了争胜,而是启蒙。是为了鼓励人有最好的表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是憎嫌、贬低,而是体谅、关怀。

巴拿巴安慰鼓励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不要半途掉队,不可疲倦灰心。不要作俄珥巴,要作跟随拿俄米到底的路得。

当众人怀疑大数人扫罗的改变,是巴拿巴出面保证;并主动去找扫罗,就是后来的使徒保罗,一起同工。马可不够成熟,失败的时候,是巴拿巴把他带在身边,用温柔挽回他。

用鼓励代替批评,是沟通最高的艺术。作监督的要善于教导,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很不简单。

我们不一定能作教师,也不一定擅于传福音,但我们可以用神的话来帮助弟兄姐妹,坚定他们的信心,使他们靠主大有盼望。

好的劝化者,具有同理心,善解人意。他的真诚和温柔,会使人愿意靠近,并且完全信任。

主耶稣看见人在困难中,就动了慈心,不会对人的需要冷漠。倪柝声说,“同情,是主一生的特点。”

圣‧法兰西斯的祷告里有一句,“哦主啊,使我少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

孙大中在一本书上读到一句话,“要帮助心里怀疑的人,必须自己怀疑过;要帮助受试验的人,必须自己受过试探;要安慰人的忧伤,自己必须是一个忧伤过的人。”

保罗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哥林多后书1章4节)

盖恩夫人说:“谁苦受得最多,最有可以给人的。”那些被磨得最厉害的香料,才散发出最浓郁的馨香。

好的劝化者,能用他人的眼来看,用他人的心来感觉,用他人的头脑来思想。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言25章11节)反之,“对伤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脱衣服,又如碱上倒醋。”(箴言25章20节)

对着悲伤的心灵唱歌,多么不得体,因为不能“感其所感”、“知其所感”。就像冷天脱衣服,又像碱上倒醋。

劝化的最高境界,是引人更贴近神,激励肢体努力长进,生活和事奉更圣洁,更蒙主喜悦,而不是更顺服我们。

“从圣灵而来的温柔”里面有责备,听劝的人不一定接受,但他知道这是为他好。

但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因为无知,或心胸狭隘,根本不听劝,就不要勉强他。因为门是从“里面”打开的,而不是从外面硬推的。

亚伯拉罕对阴间的财主说过一句话,“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加福音16章31节)

要劝那些“能听劝”的,在善劝的事上,灵巧有智慧。“智慧人的劝戒,在顺从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环和精金的妆饰。”(箴言25章12节)

但那些用轻蔑的态度对待圣洁真理,不是“心灵沉睡”能被“劝醒”的人,就不用再劝,而是把他交给神,继续去劝那些能听劝的。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要我们做在他人跌倒时不定罪,在忧伤时不离开的劝化者。你丰盛的生命要借由我们,如同活水的江河涌流出来。你不但救了我们,并且要我们效法你,活出你的生命性情,给这个破碎的世界带来医治。主啊,教会里若没有了善劝,将会增加多少批评和对立?求你赐我们上头来的智慧,使我们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安慰者、鼓励者、提醒者。你怎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当怎样相爱。赐我们合一的心,像你与天父那样合一。帮助我们在你的恩典和知识上大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